“气”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,“气”在历代哲人的理论思维中,其内涵不断地向外延演化而变得非常广泛 。8 v* }. `. s; X6 }4 h
& [- Q+ m, e, H0 v$ b9 w. ^3 a9 a6 F风水中谈的气不是简单的水气、云气、气味之气。而是把“气”视为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,它被视为是万物之源,即“元气”。其范围可以是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,充盈天地”。它无形而又存在,“气”的凝聚即为有形质的物,如云气、山气、水气、地气、植物之气,人气等。“气”又是滋养万物的元气,所以,又称“生气”、“精气”。风水学中认为,凡是地理环境优美,山势绵延,植被茂盛,水源清澈,非常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地方,就是得“气”的好风水。凡是地势险峻,风大气不能聚,自然条件又恶劣,水源枯竭,植被难以生存的地方,就是不能得到“气”的滋养,属于坏的风水地,为“煞气”、“凶气”。必不适合人的居住。1 D9 _5 |: M# n- f' L0 W5 d, ^+ I
3 ^% N, x5 R, T8 O# M 风水理论就是建立在以“气”为理论的基础上,以得到“气”的滋养为宗旨。风水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:“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,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”(晋*郭璞《葬经》)解释为:气遇到大风就会散失,气遇到水就可以停滞下来,被水吸收,山环成抱,就可以使气盘桓不散,曲水环流于建筑前,就可以把摄取下来的气滋养周围的植被,形成“山环水抱必有气”标准的风水模式。2 j" w- l+ M9 C( m4 I, a, @
; a5 o- G, F4 ~, F {+ D 风水学中总结出最为理想“风水宝地”的环境模式,是一种理想的背山面水,左右维护的格局:建筑基址背后有坐山(来龙),其北有连绵的高山群峰为屏障;左右有低岭岗阜(左青龙右白虎)环抱围护;前有池塘或河流婉转经过;水前又有远山(朝山)近丘(案山)的对景唿应。基址恰处于这个山环水抱的中央,内有千倾沃田,山林葱郁,河水清明。8 | \% c( z% q9 a$ T! v
6 ^8 H- t' X( f- G/ D U& q0 A 山川得到“气”的滋养,就会变得草木茂盛,有利于动植物在此生息,人得到这样富有生机的环境滋养,也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长寿起到很有益的作用。